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开始越来越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陆续出台政策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在今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更是把三农问题放在首位,我国各级政府也都非常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但是始终没有一个有效的发展模式。金融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融通和调整的作用,高效率的金融体系能促使着经济稳健快速的发展。
在农村金融方面有深刻研究的金融专家高倩表示,而目前,农村金融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状态,面对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组织形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供给却与之不相适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仍是整个农村改革最为薄弱的,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归结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
第一,农村资金需求与供给不匹配。虽然近年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了农村信贷资金的投放数量,但由于农村贷款大多额度较小,手续却与普通贷款相同,金融机构在开展农村信贷业务时获得的收益较小,因此积极性并不高。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往往对此采取回避态度,贷款意愿不高,导致大部分需要资金的农户并不能及时获得贷款。虽然各级政府纷纷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但由于农户的主要财产并不符合资产抵押的有关规定而不能用于抵押,使得农户的贷款担保能力不足,对农户互相担保又有苛刻的条件限制,使得农户很难获得贷款。
第二,金融市场服务不对称,资金短缺及外流严重。金融服务机构及银行的营业网点基本上都设置在中心城区,抢夺的是城镇居民及大中型企业等客户资源,而农村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却在不断收缩。同时,由于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利润最大化”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金融机构在农村吸收了存款之后,更愿意在城区金融市场中开展业务以获得丰厚的利润,所获得的大量资金不但没有投放到农村金融市场中,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满足农户贷款需要,相反则抽调资金去投资购买各类国债,以满足城市建设需要,造成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严重不足。
第三,金融知识不足,金融市场参与率低。从整体来看,我国家庭的金融知识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金融知识指数为42,而美国及荷兰这一指数接近80。从区域差异来看,我国东中西呈递减的趋势。农村家庭金融知识水平异常缺乏,仅为30,低于城市家庭的51,金融知识匮乏或许是农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率低的原因之一。由于金融服务缺位、金融知识不足,农村家庭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度极低,2013年农村家庭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仅为5%左右,比城镇家庭低约4个百分点,而且金融资产中又以风险低的定期存款为主,占到金融资产总数的54%。缺乏有效的投资理财渠道,导致农民的储蓄无法实现有效的保值或增值。农村家庭对金融服务的认知大部分仅仅局限于存款和贷款两种基本服务,金融市场的繁荣难以惠及广大农村居民。
第四,民间借贷成为农民筹集资金的首选方式。目前农村主要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其实也是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信用社、农商银行等机构,这些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少、程序复杂、耗时较长。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发达直接导致了农村家庭更多的选择民间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和理财。2013年,有近50%的农村家庭参与了民间借贷,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7个百分点。在遇到资金困难的时候,76%的农户愿意选择向亲友借钱,16%的农户愿意选择向银行借钱,还有8%左右的农户愿意选择向私人放贷者等其他渠道借钱。非正规融资渠道在现状下代替金融机构承担了农村金融市场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投融资功能,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非正规融资渠道也容易导致一些经济纠纷的发生,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的当地的社会稳定。
高倩还表示,目前农村金融市场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仅依靠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还不能满是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创建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信用合作性的农村经济组织必不可少,通过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